千里江山图【未来美院】

微信截图_20180327175108

创作背景


        北宋末期,宋金形成军事对峙之势,北宋的王室衰微,国土沦丧,民不聊生,在朝野内外形成了一股强劲的爱国主义力量。其中,以青年学生为主流的爱国力量在崛起,但是,面对朝廷软弱无力的政治、军事,他们仅仅将富国强兵以收复山河的理想寄托在自己的艺术文化创造中。 自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将军权和政权分离之后,就进入了文治社会,文人地位很高。再加上汉代以来逐渐发展起来的教育,以及宋代出现的印刷术,都影响了文人艺术创作的主题。绘画从解答“人与社会”的问题,转向了解答“人与自然”的问题。


        徽宗作为帝王,改变了宫廷画家的社会身份;他作为艺术创作的统领者,对绘画有着直接而明确的要求,“作为画家的徽宗,从不放任宫廷画家自由创作,他对宫廷画家在形式和趣味上,都有严格的要求。徽宗的审美情趣,即成为决定艺术风格的绝对标准,宫廷画家创作的艺术作品,在题材和表现技法等方面,都要符合其审美趣味和倾向。画学是宋徽宗于崇宁三年(1104 年)设立的宫廷绘画教育机构,后归属翰林院图画局。王希孟以宫廷画家的身份,创作了《千里江山图》。



作者简介


       王希孟,北宋(1096[1] —?)时人,工山水,作品罕见;可以称得上中国绘画引史上仅有的以一张画而名垂千古的天才少年。然而史书中没有他的记载。    王希孟十多岁入宫中“画学”为生徒,初未甚工,宋徽宗赵佶时系图画院学生,后召入禁中文书库,曾奉事徽宗左右,但宋徽宗慧眼独具:“其性可教”,于是亲授其法,经赵佶亲授指点笔墨技法,艺精进,画遂超越矩度;徽宗政和三年(1113)四月,王希孟用了半年时间终于绘成名垂千古之鸿篇杰作《千里江山图》卷,时年仅十八岁,此外再没有关于他的记述,不久就早逝。

微信截图_20180327175120

作品赏析


     《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王希孟创作的绘画画卷作品。《千里江山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作品以长卷形式,立足传统,画面细致入微,烟波浩渺的江河、层峦起伏的群山构成了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图,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长桥等静景穿插捕鱼、驶船、游玩、赶脚等动景,动静结合恰到好处。人物的刻画上,极其精细入微,意态栩栩如生,飞鸟用笔轻轻一点,极具展翅翱翔之态。王希孟在技法上继承以披麻皴与斧劈皴相结合的山石皴法,综合了南、北两派的特长。



艺术鉴赏     


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人类理想的人居环境,是天人混沌一体的共存关系,它已存在于中国人内心深处和传承积淀文化深处,并用山水画的表现形式呈现出,也决定了人们选择人居环境的导向。古人也早已给出“天人合一”的答案,“道法自然”的人与自然和谐关系,追求优美、赏心悦目的自然和人为环境的思想始终包含在山水画的思想中。


       1、山水画卷,体现大众生理上的庇护:人为了生存需要取食、繁衍后代,所以,靠安全的栖息地以及防御庇护的手段获取生存有利的资源。长此以往,人的生存发展对人居环境的选择做出优劣评价,并创造出适宜人居住的良好环境。选择可庇护、捍卫的领地,安全、稳定的生产条件是建造聚居环境考虑的原则。


        2、山水画卷,体现心理上的可游可居:中国传统宇宙观、自然观、山水观、环境观、审美观与中国山水画不谋而合、相辅相成、互为体系,将自然生态环境、人为环境以及景观的视觉环境等做了统一考虑。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在山水组合间充分展现了“道游于艺,艺合乎于道”“居游”在构图中的画中视线、“线性的画面结构”;“高远”、“平远”、“深远”的空间;“以大观小”的山水法则;以亭台、楼阁、茅屋和人意象化的符号(如塔、庙等)。


     “可游可居”思想境界,意味着人居景观环境的建构,是人与物生存空间、人与人生活空间、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在山水画中的体现。人在环境中可走、可看、可望,方为“游”,乐享起中。所谓“居”,是人在地域环境下的长期生活感受,以使“万物与‘我’为一”的和谐,而达到“乘物以游心”强力的内心感受。中国山水画中,体现了可居可游的思想,和理想人居环境。


微信截图_20180327180911

艺术特色


       从《千里江山图》的青绿山水的呈现,能窥得宋代皇室对长寿的追求。 道教所崇尚的养生观念和修仙长生契合了皇室的需求。在青绿山水中,运用石青、石绿等现实中看不到的色彩对实际的山水进行加工,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人们想象中的珍藏着长寿秘密的海外仙山。


        该画卷的自然景色描绘得细致真实,与人的活动也结合得更加紧密,展现了较广阔的社会生活面。画面着意刻划的自然景色,既概括地表现了山势绵亘、水天一色的浩森气象,又精心地勾画了幽岩邃谷、高峰平坡、流溪飞泉、波涛烟霭等自然界变幻无穷的状态,使千里江山既开阔无垠,又曲折入微,充分地显示了祖国山河的壮丽多姿。同时,在自然环境中安插了众多的人物活动,精细地刻划了如水村野市、渔船游艇、桥梁水车、茅篷楼阁等生活场面,还有相当真实的捕鱼情景。它以普通、日常的生活、劳动景象来辉映自然。

 

后世影响


       《千里江山图》是宋代青绿山水画中具有突出艺术成就的代表作。该画卷中的“青绿山水”,是用矿物质的石青、石绿上色,使山石显得厚重、苍翠,画面爽朗、富丽,色泽强烈、灿烂。有时山石轮廓加泥金勾勒,增加金碧辉煌效果,被称为“金碧山水”。它是隋唐时期随着山水画日趋成熟、形成独立画科时,最早完善起来的一种山水画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