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家长:儿童美术教育,为什么那么重要?

 

儿童通过美术活动,可以随心所欲地运用多种多样的材料充分表现他们对周围生活的感受和认识。所以,实践证明,美术教育是对儿童实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理想活动。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3到6岁的儿童通常都是凭借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和动作来思维的,他们运用感官探索自己周围的世界,而且对自己的感觉器官能接触到的物质材料充满了好奇心。

 

正因为如此,这就为向他们进行美术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美术具有丰富多彩的色彩,形状和结构材料。儿童通过美术活动,可以随心所欲地运用多种多样的材料充分表现他们对周围生活的感受和认识。所以,实践证明,美术教育是对儿童实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理想活动。

 

人的审美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从小逐渐培养起来的,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人没有一个不爱美的,学前儿童也是如此。日常生活中,儿童在成人的正确引导下,感受和理解着存在于自然、社会中的美,无论是幼儿园的美化,人们的衣着打扮,还是家中的生活起居,言谈举止,大自然五光十色的景物和多姿多彩的变化,都能引起儿童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审美情感,使他们受到美的陶冶。但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受到的美育是发散的和有限的。所以,有计划地引导儿童参加美术实践的各种活动,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儿童对美的表现力、感受力和理解力的发展。

 

发展儿童的观察能力、记忆力、想象能力、创造及实际操作能力首先,美术教育对儿童的智力及创造才能都有较大的帮助。美术活动是一种视觉活动,儿童在动手之前,首先总是要通过视觉观察所要表现的对象,例如物象的形态、结构、色彩和比例等,使这些因素在头脑中留下较清晰的印象,然后再凭借着自己对这些的感受和理解去动手表现,这种观察力的培养,对儿童的美术创作乃至一个人一生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儿童积极的观察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一时期儿童绘画的重要特点,就是依靠表象来作画,而表象又取决于感知,感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观察,记忆和想象。

 

例如,教师准备让儿童画一个有关动物的绘画,教师首先让儿童观看有关动物的录象片,绘本故事,或者老师会模仿动物,并不断地提示他们:你看某某动物长的是什么样,区别与其它动物的特点是什么,这些动物的生存原始环境和它们以什么为生等。这样就能促进儿童去观察,经过观察又将动物的形象牢牢地记在了脑海中,那么回来之后,再经过自己的回忆,将该种动物画出来。这样的训练过程同时也发展了他们的记忆力,如果在该动物身边再添上其生存的一些物品,或儿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把这个独立的动物置身于一个自己设计的小环境中,再涂抹上相应的颜色,又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发展。

 

其次,美术教育对于增强儿童手和脑的协调性和灵巧性有很大的帮助。儿童在绘画或做手工活动的过程中,总是用眼睛观察用脑思考,用双手去参与活动,为了使他们尽快地掌握在造型活动中所必需的各种技能和技巧,就必须训练他们一些专门的动作,并使这些动作尽可能做到准确,有一定的方向性,一定的速度和力度。因为手的活动关系到脑的发育,手指动作的训练对脑细胞可产生良好的刺激作用。手的动作又是思维活动直接相联系的,信息由手传导给大脑,又由大脑传导给手,手的活动越多,动作越复杂,就越能刺激大脑皮层上响应的运动区域的生理活动,从而使思维活动的水平也越来越高。因此,手的动作对发展思维起着积极的参与作用。

 

再次,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儿童良好的个性特征。美术教育,主要是强调热爱美和审美情绪的体验。对于儿童来讲,无论是绘画还是美工制作,都离不开激发他们审美的情绪需要和愉快的情绪体验。因此,正确的实施美术教育,能有效的促进儿童社会情感的发展,有益于他们接受良好的情感教育,有益于改善他们整个学习的性质,并使其积累到一些愉快的学习体验,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的形成。良好的美术教育能有效地帮助儿童形成积极的个性特征。

 

美术活动能增强儿童对生活的热情,特别极具创造性的活动中,过程还是结果对他来讲都是亲切的和有趣的,会使他们兴奋和向往。美术活动还可以引导儿童建立良好的社会和人际关系,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使之富于同情心,勇于和善于帮助同伴解决困难,摆脱困境,并为同伴的进步和成就而感到愉快。所以美术活动是对他们实施创造性思维教育的最佳手段。可见,美术教育在于通过儿童创造性的美术活动促进其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形成,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最后,美术教育能够促进儿童学习其它学科的兴趣和效果。各种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左右之间功能有很大的差异,这主要表现在二者神经活动的不同方式上,大脑左半球主要是记忆、语言、计算、书写、逻辑推理和求同思维等智力活动控制区域,而大脑右半球则是视知觉、空间关系、音乐、舞蹈、身体协调、直觉和求异思维等神经心理功能的控制中枢。